奏响绿色旋律 珍爱生命之水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根据学校安排,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奏响绿色旋律 珍爱生命之水。
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礼记》中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古往今来,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源源流传,激励后人。如朱棣植槐,独领太庙群柏之首,被尊为“神树”;西周名将沙其俊,骁勇善战,庆功栽杨,经久延续;三国东吴名医董奉,人称“董林杏仙”,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五株杏树,因此留下“杏林佳话”的历代美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植树造林,将绿化中华列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新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从此,义务植树作为一项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被付诸实施,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中国持续开展了30余年。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约492亿多株。
我们生活在拥有越来越多绿树繁花的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在这一个个宏大生态工程之下,有无数人值得我们敬意,他们是常年坚守林场的夫妇,是祖孙三代治沙的农民,是主动退出草场的牧民,是扛着树苗上山的务林人,正是这些平凡微小的行动组成了中华大地的绿色洪流。
先人留下浓荫树, 后辈儿孙好乘凉。植树造林已成为民族风尚,绿化家园已成为时代追求,中国的绿化事业,还需要我们后辈持续的努力。亲爱的同学们,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理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学校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校园清洁。
水是大地的血脉,滋润着崇山峻岭,灌溉着沃土良田;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养育着飞禽走兽,哺育着花草树木;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在非洲妇女平均每天要走6公里到附近的河流为家人汲水,孩子们常常因为要打水而不能上学读书,因为缺水,有的地区一家人按照年龄长幼的顺序依次在同一盆水里洗手,轮到最小的孩子时,洗过的手比没有洗前还脏,而孩子们就用这双手吃饭,那些沉重的画面,让我们不得不发出对生命之水的感叹。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学们,让我们从我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珍爱生命之水,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我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校办主任王秋凤
202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