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学无止境,不殆于心。学习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路,更是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霖。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之根本,教师质量就是教育质量。
为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京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获取多元化教育途径,深度聚焦课堂教学,2021年7月15日,京中骨干教师一行51人在王建华校长的带领下远赴苏州大学开启了2021年十堰京中实验学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高级研修班的充电之旅。
培训第一天
7月16日早晨7:00,苏大学习班委会成员开会现场,王建华校长讲目的、话要求、说纪律、提希望。
7月16日上午7:50在苏大钟楼草坪集体合影。
7月16日上午8:00,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吴铁钧热情主持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吴院长介绍了苏州大学的建校历史,贴心提醒了各方面的安全事项,并真诚地说:“新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暑期学习提升十分必要,我们将力求在未来的五天通过专家讲座、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一起更新教育理念、启迪教育思想、研讨教学模式,期待能够通过这五天的研修,可以进一步提升十堰京中实验学校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效率。”
开班仪式上,十堰京中实验学校德育校长杨方照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感谢吴院长和苏大团队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悉心指导;感谢学校理事会理事长林思超先生对本次培训班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总校长王建华先生给予大家宝贵的学习提升的机会;希望老师们尽快转变角色,由原来的“先生”转变为现在的“学生”,平时怎么要求学生,此刻就怎么要求自己;祝福苏州大学越办越好,祝福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越办越好,祝福十堰京中实验学校越办越好,祝福本次培训工作圆满成功。
随后本次培训正式开始。上午8点45分,老师们首先听取了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尹艳秋教授带来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报告。尹教授从教师角色特征和劳动特点、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人文素养、教师德性养成四个方面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报告。尹教授用理论联系实际,讲述教师身边真实案例,生动有趣,颇有共鸣。
小学部陈兆芳主任感慨道:“人能走多远,不问双脚问意志;人能攀多高,不问双手问信念。作为教师,必须静下心来,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广泛阅读,尽情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成为具有高尚师德和先进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优秀教师。”
7月16日下午14:30,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作《不教之教:核心素养的教学实现方式》的主题报告。成先生首先肯定十堰京中实验学校暑期培训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是十分正确的,表示非常赞赏。成先生提出课程教学要回到根本问题、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中去,扎根课堂,站稳课堂,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做有道德有智慧的好教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扬中华民族的“大丈夫精神”,始终牢记“教师的肩膀,一边挑着学生的现在,一边挑着民族的未来”。
成先生在讲授中强调:立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即要把道德的种子播撒在中国大地上,播撒在孩子们心里;树人,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宝,即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成先生引领我们:教育要有大情怀、大胸怀;教师要有大爱,立志作“大先生”。成先生强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中心、教学一体、教学相长,细心呵护学生学习的天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不教之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更好的教,让学生真正站立起来。成先生鼓励我们眼光放大一点,放远一点,扎根民族精神,上有格局、有境界、有方向的大课堂。小小的课堂连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课堂里要让学生获得民族的灵魂,挺起民族的脊梁,这是中国自信,这是中国骨气,这是中国底气,这是中国志气!
成尚荣先生80岁高龄,讲授中全程脱稿,充满智慧,慷慨激扬。他的讲授内涵深刻、逻辑严谨、金句频现,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员。老师们纷纷表示:对成先生讲授的内容要深刻地体悟,珍惜教师职业的光荣,并把其作为事业来追求,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无愧于时代的好教师。
初中部主任何可作结课发言
7月16日下午15:40,来自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韩建光主任为我们作《微中见大、微亦足道——常熟市微型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法》的主题讲座。讲座中,韩老师结合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阐述了微课题研究的管理和定位的关键点,并结合了丰富的案例,对于教师如何进行微型课题研究、课题与方向、过程实施与注意事项都一一进行了细致剖析,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系统了解了微型课题研究中选题、研究内容、目标设定、研究突破、注意事项以及表达形式等相关知识。老师们领悟了微型课题研究是学校课题研究的一种新范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好载体,是提升学校教研水平的一种深思考。
培训第二天
7月17日上午,苏州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李西顺教授作《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课的五个判断标准》的主题讲座。
毋庸置疑,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路径之一,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因此,必须上好主题班会课。那么,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课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李教授跟老师们探讨了好班会课的五个维度。
一、是否有“内核”。是否有“内核”是判断一节主题班会课好坏的第一标准。“内核”是主题班会课的根基,是主题班会课必须紧密围绕的核心和灵魂。班会课的内容、呈现方式、活动设计及具体实施环节,都是从这个价值内核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外在的、零散堆砌的板块,更不是“贴在”主题上的外在形式。
二、是否“扎根”。李教授强调“确定价值主题”与“落实价值主题”是两回事,在确定好班会课的价值主题之后,在选择具体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活动环节时,不一定能够将选定好的主题切实扎根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促其产生共鸣,引发体悟,产生道德行为。 那么,主题班会课应该如何“扎根”呢?第一,尊重学生的“前视域”,并嵌入学生的“前视域”,而嵌入学生“前视域”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保持长期关注,并悉心了解其真实情况,以保障能够“扎根”。第二,价值主题确定之后,在班会内容的选取、班会活动形式的设计及实施等诸环节中,学生应是主人翁和设计师,内容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的实施形式也要由学生来做主。第三,班主任要将自己“扎根”在班会活动中,全神贯注投入,在班会课上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要掏心窝子,用真挚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爱,“心向着学生”。
三、是否有“支架”。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课一定是一节有“支架”的班会课。搭支架的重要功能是将主题班会的内容和活动通过一个循序上升的方法支架体系,有结构地引导主题价值内核逐步升华,从而顺利地达到主题班会课的教学目标。李教授用陶行知奖励学生四颗糖的经典案例,让老师们真正明白了循序渐进、拾阶而上的价值学习模型,对老师们今后上好主题班会课颇有借鉴意义。
四、是否有“共在”。主题班会课可以直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但其深层价值根基却是师生双方的共同价值成长。主题班会课的成功,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价值成长,也不是班主任单方面的价值教育,更不是价值观的预设灌输,其背后是师生双方的价值“共在”。
五、是否有“生成”。是否有“生成”是主题班会课的点睛之笔,是其价值升华之所在,是判断一节主题班会课好坏的重要标准。班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与班会课的价值内核在学生心灵深处所生成的程度成正比。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课,一定是有“生成”的班会课。
以上的五个判断标准既可以是单独的判断标准,又可以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的结构整体。满满实操性的干货指导,让老师们深受启发,收货颇丰。
课堂最后,周浩老师上台作精彩的结课发言。
7月17日下午,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程开甲小学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沈玉芬教授作《一课三磨的校本教研实践》主题讲座。沈教授针对教师在备课、上课等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问题,提出了“一课三磨”的校本教研方式,以团队协作的形式,专业地研究“教材解读,活动设计,课堂应对”三个关键问题,用案例展示“三磨”的操作策略与内在原理,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学可用的教研方法,提升教学专业水平,过一种有成长的教学生活。
小学部李建老师作结课发言
随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名誉总校长,程开甲小学校长,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薛法根作《好课的秘密》主题讲座。薛老师说“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需要孩子们喜欢语文这个科目,喜欢语文老师,喜欢学习,还需要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情感体验,告诉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现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进步感、愉悦感。”的确如此,一个有趣的老师,有趣的课堂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探究学习这门课程。那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呢?薛老师谈到,课品就是人品;教育是善良的人从事的事业,自己快乐,也要让别人快乐;很多老师都未曾看到差生的快乐,在对待学生时一定要一视同仁,用真心去对待他们。薛老师还提到“三个不教”,即为: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这三个不教原则,也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
熊玲老师作结课发言
培训第三天
7月18日上午,常熟市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江苏省历史学会高级会员,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马宁校长作《指向深度管理的理性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主题讲座。马校长具有鲜明的教学风格、经典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思想独树一帜,堪为引领新课程改革的先锋。老师们为其专业授课深深折服,启智启思。
初中部杨双竹老师作结课发言
7月18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校长,教育部——中国电信信息化领导力种子校长,叶鹏松校长作《教育信息技术应用2.0工程解读与课堂教学指导》主题报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正日益走向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和各类智能移动终端,教与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如何建构更为开放、交互、智能、生态并面向未来的教学环境,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校本化的教与学的发展需求,正日益成为当下课堂教学变革的热点和焦点。“云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所在,也是面向未来教育的必由之路。
“云课堂”,遇见未来的智慧教学。叶校长带着当初“要建一所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的愿景,跟我们分享了星洋学校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星洋学校建设的前瞻性布局和师生教学创新活动融为一体的面向未来的教育空间。在新时代背景下,星洋学校线上线下融合的云端一体化的智慧教学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培训第四天
7月19日上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南通市名师导师团导师,凌宗伟作《教学主张与教学模式、教学风格》主题讲座。凌老师用细致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带领我们了解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等基本概念,凌老师坚持阅读与实践,并将审视与批判贯穿始终,倡导“遇物则诲,相机而教”的感性加理性的教育智慧,追求“三个关注”,即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
初中部谢颖老师作结课发言
7月19日下午,凌老师继续作《教师的责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题讲座。凌老师从何为“教学”,何为专业教师谈起,采用讲解加案例的方式,详实介绍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引领老师们要成为专业的技术型教师,切实为学生的学习负责。
高中部商旭辉老师作结课发言
培训最后一天
7月20日上午,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政治学科指导专家,江苏省教师资格面试省聘专家,苏州市人民政府督学,朱开群作《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化实施》的主题讲座。朱老师通过对“深度学习”特征的剖析,提出了只有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才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观点,并指出“深度教学”应该是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基于思辨的教学、基于微探究和微课题的研究性教学。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深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理念走向行动,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中,把核心素养从一个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高中部高参老师作结课发言
7月20日下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师培训学院执行院长,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铁钧作《应用于教学的常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与知识》。吴院长用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了我们日程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知识,教授我们如何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并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使老师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更好的做一个专业型的新时代好教师。
高中部陈煜臻老师作结课发言
结业仪式
炎炎酷暑,林理事长不辞辛苦,亲临结业仪式现场,老师们深受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林董事长慷慨致辞,给予老师们更多信心和力量。
王建华校长暖心讲话,老师们深受鼓舞。
学部代表上台领取结业证书
王校长宣读优秀学员名单,林董事长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仪式最后集体大合影
教师培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发展,才能永葆先进和活力。历时五天的苏大培训,尽管课程密集,从早学到晚,但老师们准时参训、精神饱满;精力集中、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积极交流;班委高度负责,学员扎实认真。五天来,通过与名师对话,聆听专家教海,老师们开阔了教育视野,深化了教育理念,提升了专业技能。本次培训不仅让老师们对职业初心、教育理想有了更深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帮助老师们进一步完善、提升了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使老师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发展未有穷期,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永远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永远守护好教育初心,奔跑在理想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正如王建华校长所说“一群有思想的人,没有做不好的事!”
百廿征程京中梦,创新图强争一流。向未来,京中将以新时代为新起点,办好人民满意、家长放心、社会尊重的好学校;向未来,京中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前贤嘱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以更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苏大精神,朝着伟大的京中“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