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从茅箭区首届中小学教师“三笔字”大赛现场传来喜讯,十堰京中实验学校的肖华升老师凭借一幅笔走龙蛇、气韵生动的行书作品,在毛笔字比赛中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这份熠熠生辉的桂冠,不仅是对她个人书法造诣的肯定,更是她多年来潜心翰墨、以文化人的生动注脚。
结缘书法: 源于热爱的自我提升

得知获奖的那一刻,肖老师的第一反应是非常开心,感到对书法多年的热爱与坚持耕耘,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认可与褒奖。面对同事们的纷纷祝贺,她谦逊地表示,自己是幸运地走进了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并从中获得了滋养。
“选择参赛的字体是我比较擅长的行书,内容则是‘读书三要’。”肖老师介绍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笔精妙的书法技艺,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她来到京中实验学校工作后,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滴自学而成的。“当时就是觉得毛笔字很有魅力,想挑战一下自己。”就这样,她与毛笔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年的坚持,让书法从一项技能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坚持几年后,觉得挺有意思的,人也变得更自信了。”肖老师笑着说。这份自信,不仅闪耀在比赛的领奖台上,更浸润在她日常教学的每一寸黑板、每一页教案之中。

润物无声: 写在板书上的美育课

当谈及书法带给教学的最大改变时,肖老师的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上课的时候,学生会觉得板书好看,他们会露出欣赏的眼神。这时我会特别开心,并很乐意与他们分享一些书写的小技巧。”
在她看来,工整、美观的板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美育。当文字的形与神通过优美的笔触展现在学生面前时,知识的种子便伴随着审美的愉悦,一同播撒进了孩子们的心田。这种“无声的示范”,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薪火相传: 点燃学生对书法的热情
最让肖华升老师感到欣慰的,并非个人的奖项,而是她成功地带动了学生们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时候我走进教室,会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他们周末在家练习的毛笔字给我看,眼巴巴地等着我的表扬。”说到这里,肖老师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孩子们这种天真而直接的举动,是对她教学热情最好的回馈。她欣喜地看到,一些学生从最初的“等表扬”,书写有了改进,逐渐发展为对书法真正的“热爱与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