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天地 > 国旗讲话 > 

2020年秋季新学期第三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

发布日期:2020-09-14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谈及文明,想必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家在生活里、学习中,处处可见“文明”一词。譬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排行第三的词汇即为“文明”,咱们十堰现在正在争创的是“文明”城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是“文明”

文明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中,有文采光明和文德辉耀之意。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辟草昧而致文明”,以文明表示社会的进步、开化程度。

词典里,文明指的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成果的总和,表现为人们精神生产的进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今天我所讲的,不是历史文明、社会文明和物质文明,是精神层面的文明修养,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个人素养,是评断美与丑、善与恶的现实依据

以下这样一些行为,请同学们作出判断,是否文明?又是否符合你们心目中对美的定义?一,回寝时在楼梯间大声喧哗吵闹;二,进餐时嘴里塞满了食物还要和旁边的同学说话;三,在校园里遇到老师视若无睹旁若无人;四,课间时间在走廊上疯跑打闹;五,教室里随手将擤了鼻涕的卫生纸丢在地上。毋庸置疑,以上这些行为并不文明,更与美不沾边。试想,外表美若天仙之人在商场里大声说脏话、随地吐痰,还会有人认为她是美的吗?真正的美,是内在美,是文明之美,绝非外表的装扮和妆容的涂抹

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合称为“战国四公子”。四子之中,孟尝君田文很不幸被司马迁提到了长相,一个字:丑。五短身材,歪鼻子竖眼,长得那是相当的节约。司马光曾有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孟尝君歌》,其中两句是: 君不见薛公正齐当路时,三千豪士相追随。说的就是田文门下食客数千。田文之所以广受欢迎,凭借的,更多的是与人相处时所展现出的个人魅力,即文明素养之美。田文曾给自己和门下的食客定下三条不可逾矩的铁规:一是食不言寝不语,二是路不拾遗,三是平等待人。这三条,公元前453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古人都能做到,对于生活在两千年后物质文明已有了翻天覆地进步的今天的我们而言,是不是应该而且必须要做到?

文明这个词听起来很大很抽象,但在我们的生活里又很具体很实在。那么,回到起始的问题,什么是文明?是邻里之间的相互关怀,是有人问路时的耐心指引,是公交车上的起身让座,是斑马线前的一次礼让;是校园里遇到老师时温暖的问候,是食堂里安静有序就餐并珍惜粮食,是课间慢步缓行不吵不闹,是上下楼梯相互礼让,是寝室里的安静就寝内务整洁,是课堂上的遵守纪律专心听讲。

本周四、周五两天,我市将迎来创文国测。生于斯长于斯,创文成败,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我看来,文明不在于某个时间段的争创,而在于借创文这一契机使文明之美内化于心后外化于我们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谁也不乐意被评价为“徒有其表”,不是吗?

初中部主任何可

2020年9月14日